马化腾:无罪不无辜

作者:admin发表时间:2010-10-24 评论:0 点击 4,525+

马化腾致力于为Q Q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同时,也应当谨记:垄断的“罪名”虽不足以覆灭腾讯帝国,但光靠垄断也不能让腾讯帝国万寿无疆。

    每当有评论者谈到中国IT 产业垄断者的时候,大家一般都会剑指电信、百度,尤其是在谷歌退出中国之后。然而,不管百度或电信,都没有遭到同业一致的讨伐,反而小企鹅出事了。《计算机世界》以《“狗日的”腾讯》为题,闹了一出轰轰烈烈的标题党事件。

    在报道中,《计算机世界》详细叙述了联众、奇虎360、盛大等知名互联网公司对腾讯的怨念,甚至有联众创始人鲍岳桥等业界人士声泪俱下的哭诉和诅咒。一些中小互联网企业更是在网上掀起“倒马运动”,连百度总裁李彦宏都说腾讯“基本上不给别人任何空间”。而类似的话早在2006年也被王志东说过:马化腾是业内有名的“抄袭大王”,而且是明目张胆地抄袭。

    为什么一向低调耕耘的马化腾被同业群殴?它是否真的扼杀了互联网公司的创新,扼杀了同业生路。

    学而优无罪

    别看腾讯人人喊打,但是腾讯的法律风险却并不是看上去那么大。

    的确,腾讯起家之初是靠模仿ICQ 推出的自己第一款产品OICQ,又从韩国引入了QQ 秀和其他一系列增值服务,从此走上盈利之路。然而说“腾讯建立门户网站是模仿新浪,做游戏开发是模仿联众,跟随网易搞自主研发,”则都是莫须有的罪名。

    中国互联网企业模仿美国IT 界是业界共识,就连站出来攻击腾讯的美团网也是模仿美国2008 年上市的团购网站Groupon。与山寨制造商不同的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大多能依靠本土优势打败自己的外国师傅,如百度败谷歌,淘宝胜Ebay。

    因此,在一个商业模式如同模仿竞赛的竞争环境中,指责腾讯“模仿”只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与别人只学走五十步不同,腾讯往往连模仿带摸索地走上一百步。要是真的没有一点创新,腾讯不可能在众多的模仿者中生存下来,而且越做越强。

    很多人以“捆绑销售”给腾讯定罪,如同微软垄断的罪名,但是美国司法部的理由是微软限制了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有违《反垄断法》的最高宗旨。但腾讯提供的各种服务是基本免费而且可以自由选择的。

    另一个让腾讯无罪的理由是中国对互联网创新保护环境的缺乏以及对IT 界垄断管制的弱势。

    很多人真正仇恨腾讯,是因为明明自己是中国第一个新商业模式模仿者,却迅速被腾讯超越。

    商业模式在中国是无法申请专利的,因此模仿者并不需要承担模仿带来的法律风险。谷歌从来也没有生出过起诉百度模仿其商业模式的念头。

    由此,这些互联网企业只能在杂志上抒缓一下郁闷,对战行事谨慎、进攻犀利的马化腾无计可施,包括起诉。

    2006 年,腾讯状告皮咔(掌中无限)未经授权就开通了与移动QQ 的互联互通,结果皮咔被判赔偿腾讯人民币45 万元,此案被称为“I M 互联互通第一案”。

    随后,皮咔以涉嫌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为由,反过来将腾讯公司告上法庭,请求法院判令腾讯限期公开其阻碍互联互通的QQ 即时通信系统通信协议,并赔偿经济损失200 万元。结果却不了了之。

    在互联网实验室列出的37 个互联网界垄断者中,腾讯远不如百度靠前,因为它每一项业务都是学来的,都还有不少“同学”和“老师”。

    优而杀不妥

    对腾讯遭遇炮轰,前谷歌中国区总裁李开复的解释是:“一个大公司的人缘总不会好。”此言对腾讯不无同情,但蕴含了一个大问题:如何做一个老大?这个问题,对于中国互联网业界的腾讯和百度等领先企业来讲亟待正视。

    的确,腾讯已然是世界第三大、中国第一大互联网公司。腾讯的市值超过2500 亿港元,约相当于100 多个新浪或3 个阿里巴巴;腾讯的业务布局超级广泛,几乎涉及了互联网市面上所有热门领域;腾讯的单季度收入规模已经超过42 亿元人民币,几乎是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季度收入的总和,而且还在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态势。腾讯的主打产品QQ 同时在线人数超过1 亿人,其游戏平台市场份额中国第一,门户的收入早已超越了网易,财付通已经成为仅次于支付宝的第二大支付工具,腾讯“拍拍”正在蚕食老大淘宝的市场地位。

    马化腾仍然保持着一个互联网创业者的斗志,但没有完成从无名小卒到行业老大的角度地位转变。

    真正服众的老大必须带头培植产业生态,而腾讯不懂此理。如同当年的微软。无限风光时的微软一旦放消息要进入某个软件领域,必然是学而优则杀死对手。

    腾讯是靠QQ 起家的,但在IM互联互通上,腾讯一直不积极。除了与中国移动的移动IM 产品“飞信”在第一时间进行了互联互通之外,在长达8 年的历史上,腾讯QQ 从未与其他的任何一家IM 厂商的产品进行过任何层面上的互联互通,致使很多做IM 的公司垮掉,他们指责腾讯以绝对市场优势阻止新竞争者出现,更新的更好的技术无法被推动,阻碍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在诸多领域, 大多数评论者都认为腾讯就像帝国主义者,总是进入中小互联网公司的领域,而后将他们赶出市场,简直是悍然闯入别人辛苦劳作的花园,将最美丽的鲜花掠尽而去。结果是,这些创业的互联网公司没有得到创新所应得报酬,久而久之就扼杀了整个行业的创新。

    或许,可以将这些看作没有得到一笔好收购交易的小公司的抱怨;腾讯也可以辩称,这些企业的商业模式太容易模仿,自己为什么要收购呢?

    然而,这些抱怨中隐藏了作为一个大公司培育产业生态的合理性:通过收购而非全部自己开发来实现成长更有利于培育产业生态,更有利于树立公司作为大企业的声誉。或许腾讯现在还以为一切都可以靠自力更生来解决,但是靠腾讯一个企业的力量,这种自我成长的方式最后的边际效益将越来越低,到时候很可能连腾讯“插根扁担也能开花”的客户资源也帮不上忙。

    就在腾讯挨骂之前的7 月9 日,腾讯QQ 团购网上线,这让数百家刚刚兴起的团购网站前途凶险。

    随后,腾讯又推出了3366 网站,网站设计和游戏种类与4399 十分相似,咄咄逼人;继而,腾讯企业QQ出炉,直接威胁到阿里巴巴,引起公愤,各界人士以“全民公敌”形容腾讯。

    尽管在免费盛行的互联网业界,市场份额达到反垄断监视标准的企业为数不少,但像腾讯这样遭这么多人骂的企业还从来没有先例。即使腾讯不会成为反垄断法的典型案例,也很可能在众怒之下成为其他方面的靶子。

    腾讯还有行为不检点的毛病。

    2009 年,搜狗状告腾讯不正当竞争,在用户使用QQ 拼音输入法时利用破坏性技术手段阻止了网络用户同时使用“搜狗拼音输入法”软件,同时对网络用户的输入法排列顺序进行人为干预,使“搜狗拼音输入法”排序位置始终处于“QQ 拼音输入法”之后。

    同年,淘宝SNS 社区用户传递淘宝营销活动链接被QQ 屏蔽,这些都是腾讯带给同行的积怨,暴发只是早晚的。

顶一下 0 踩一下 0

你可能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1. 菜鸟盗QQ详解
  2. 隐藏腾讯qq全部图标
  3. qq强制聊天器代码
  4. 腾讯QQ黑客软件介绍

发表回复

*

w_0002.gif w_0009.gif w_0007.gif w_0011.gif w_0005.gif w_0008.gif w_0010.gif w_0003.gif w_0012.gif w_0001.gif w_0006.gif